这里的“独觉”暗指禅语,一语双关。即一个人只要悟透世界,了然于心,那么对于人生的凄风苦雨也就能安然处之,恬然对待了。

诗的前四句,苏轼写自己在岛上生活的日常奇趣。“瘴雾三年”已经见怪不怪了,反而不习惯北风刮来。北风一来,就“缩着脖子”如寒鸦,要赶紧生火取暖。中间四句,写生火取暖之后,身心的改变。“红波”代指火焰,“翻屋”表示火大,因为有了这大火,诗人恍然间如沐春风。“浮空眼胁散云霞,无数心花发桃李。”写出诗人愉悦、轻松的心情。最后四句,诗人写不知不觉间,到了中午,可是仍然还能听到此时有人因为喝醉而发出的鼾声。这一幕生活情境,给了诗人以无限的向往和感慨:生活如此,就满足了啊。所以最后一句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写作者已经得到片刻的满足与舒适,除此以外,哪还有什么奢求呢?

无怪乎苏轼说:“此心安处是吾乡。”读这首诗,我们可以隐隐感受到,苏轼在偏远的海岛,也安放好了自己的内心,这里就是他的家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