倪庄中秋
元好问〔金朝〕
强饭日逾瘦,狭衣秋已寒。
儿童漫相忆,行路岂知难。
露气入茅屋,溪声喧石滩。
山中夜来月,到晓不曾看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勉强进食,身体日渐消瘦,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。
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想童年,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如此艰难。
早上的露气侵入茅屋,在屋中就能听见溪水撞击石滩的喧闹声。
山中夜夜都会来到的月亮,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。
注释
强饭:亦作“彊饭”。 努力加餐;勉强进食。
狭衣:不宽阔的衣服。
溪声:溪涧的流水声。
简析
《倪庄中秋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这首诗是写初秋时节,诗人艰难的人生经历,由景入情,反映了艰辛的社会生活。整首诗内容实在、感情真挚、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,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山居生活的孤寂与淡泊画面,同时蕴含着对过往生活的淡淡怀念以及对当前境遇的哀感。
元好问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代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 925篇诗文 476条名句
水调歌头·空濛玉华晓
元好问〔金朝〕
赋德新王丈玉溪,溪在嵩前费庄,两山绝胜处也。
空濛玉华晓,潇洒石淙秋。嵩高大有佳处,元在玉溪头。翠壁丹崖千丈,古木寒藤两岸,村落带林丘。今日好风色,可以放吾舟。
百年来,算惟有,此翁游。山川邂逅佳客,猿鸟亦相留。父老鸡豚乡社,儿女篮舆竹几,来往亦风流。万事已华发,吾道付沧洲。
游黄华山
元好问〔金朝〕
黄华水帘天下绝,我初闻之雪溪翁。
丹霞翠壁高欢宫,银河下濯青芙蓉。
昨朝一游亦偶尔,更觉摹写难为功。
是时气节已三月,山木赤立无春容。
湍声汹汹转绝壑,雪气凛凛随阴风。
悬流千丈忽当眼,芥蒂一洗平生胸。
雷公怒激散飞雹,日脚倒射垂长虹。
骊珠百斛供一泻,海藏翻倒愁龙公。
轻明圆转不相碍,变见融结谁为雄?
归来心魄为动荡,晓梦月落春山空。
手中仙人九节杖,每恨胜景不得穷。
携壶重来岩下宿,道人已约山樱红。